在寶寶逐漸長大后,開始學習獨立地用杯子喝水、用勺子吃東西、穿衣服、系鞋帶等,這個時候,家長一定要注意,在孩子爭取自己做這些事時,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努力。盡管孩子做得很慢,看上去笨手笨腳,家長也不要去干涉。當孩子做不好向家長求助時,家長要熱心幫忙,但是在幫忙中要細心指導,告訴孩子應該怎么一步一步地做,并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,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,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能勝任一切,面對一切,從而逐漸形成樂觀的心態(tài)。
孩子懂事后,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的影響,在面對問題和處理問題時,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(tài),這樣就會逐漸影響到孩子。有些家長說話非常不注意,比如下雨影響了自己的出行,就會咒罵:“該死的天氣,又下雨了!”孩子一聽,也會認為下雨不好,下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。沒有人能改變陰天下雨的事實,所以對于這種情況,家長應該教孩子樂觀地接受,雖然下雨影響了外出辦事,但是可以說:“喲,下雨了,正好可以在家看書了。”然后把孩子帶到窗邊,“快看看外面的雨,看,小樹多綠呀,它正渴了,大口大口地喝雨水呢!喝完雨水后,過幾天它就長高了!”這樣就會把快樂傳遞給孩子,讓他無論面對何種環(huán)境,都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。
為了培養(yǎng)孩子的樂觀心態(tài),家長在任何糟糕的環(huán)境之中,都要看到積極的一面,這對孩子看待問題是一個很好的示范。